一、缺乏背景和关系的
不管怎么宣传,我们大家都清楚,国内看病入学经营等等,是怎样一个大环境。没有半点关系可以打招呼,单凭赤手空拳,有多少人能够敢于直面这些庞大的“体系”?
或许连打个一回合的照面都难。
在一遍一遍的被摩擦之下,原本应该单纯的事情,逐渐变得越来越麻烦、复杂、累赘……并且无限制恶性循环中,看不到“净化”的可能。
而在日本,当然也并不是说能够做到绝对的透明公平,那是不存在的。但是真正享有无上“特权”的,或许仅是金字塔顶端的极少部分人群,财阀政客名人等等,与普通人影响不大。
作为一个外国人,日常生活当中,你完全就是同绝大部分日本人一起在诊所预约;一起去区役所排队办事;一起把孩子送到就近的公立学校读书……别无二致。
关系,招呼,红包……留在故国的废纸篓里去吧。

二、希望保持人与人之间距离的
国内凡事主打一个热闹,婚丧嫁娶,都习惯要整出一些声响,恨不得昭告天下:快来看呀,咱家~~~~
对于部分人来说,可以将此归因于所谓的“人情味浓郁”,嗯,也不是没道理。但世界上总有内向而不喜张扬的人存在,当整体社会被贴上“热闹”的标签后,这些人所面临的,或许只有无尽的被打扰。
近年来,越来越多的声音都在提及“边界感”这个词语,可以看作是“内向”人群的一种集体抗争。
热闹也好,边界也罢,其实核心还是一种彼此的“尊重”。
日本作为一个npc属性满点的社恐大国,喜爱热闹的人或许会觉得无趣与枯燥,但实在是i人天堂!!
我觉得在这里想要过上一个月“不用开口的生活”,也并不是奢望。如果你不喜欢主动交流,也不希望时常被被动打扰,同时自己内心足够丰富,能够抗衡寂寞,那么,留下来,就对了。

三、即便中年也拒绝躺平的
日本自然有无数“躺平”群体——不上学、不上班、不社交、不出门。但显然这并不适用于一个外国人,因为大部分初来乍到的外国人并没有这个“资格”。
所以如果只是因为热爱而来到日本,起码也必须先逼着自己向上爬。
首先是心态上不要躺平,不要过于安逸,做好前5年比国内花更多时间和精力去提升自己的事情的心理准备。
其次,也是更重要的,就是能力上不能躺平,需要有一定自学的能力,起码基础的日常日语能力得要学一点吧。
同时,日本作为一个“考证”大国,60以上的人群还在泡各种各样培训班的比比皆是。找一个自己喜欢的点,去慢慢地、深深地挖掘,遇见同好,自我成长,是一种学习,也是一种快乐。
你就是自己的“仙人”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