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3年7月1日,是我抵达大阪后的第一天。这整9个月的光景里,我都是以“留学生”的身份,生活在这座城市当中。最近,又一批语校新生即将从故土启程,奔赴小岛…
写下这篇文章的,是我们去年协助的一位留学签客户,经授权,搬运至公众号。
2023年7月1日,是我抵达大阪后的第一天。这整9个月的光景里,我都是以“留学生”的身份,生活在这座城市当中。最近,又一批语校新生即将从故土启程,奔赴小岛…
还在读中学的时候,1998年,上海一出版社发行了一本书,叫做《负笈东瀛写春秋》,记录的就是开放之后,第一代大龄赴日留学的生活。
书厚不便宜,舍不得买。后来,电台的《相伴到黎明》每一周会有一天,来给大家读这本书的,也追了一段时间。
一晃20多年后,不曾想自己也以“大龄”的身份,赴了这一后尘。并且,渐渐发现,这两年,40岁上下的“大龄”日本留学人群,绝对算不上少数。
起心动念各不相同,但大家总归都挤上了一条叫做“语言学校”的船,登上彼岸。

在我看来,语言学校都算不上真正的“留学”,类似于买个老头乐,不至于就声称自己“有车了”。绝大多数语言学校的证书,几乎没有任何价值。想要在日本求职,需要仰赖的还是以往在故土收获到的学历及工作资历,或者转而升学到能够被日本认可的专门学校及以上的履历。
大多数语言学校,就是奔着挣钱来的,即便同一学校,硬件参差不齐,软件高低有异,千万不要被光鲜亮丽的宣传册子拔高了自己的期望阈值。并且,除非明显违法,否则也别指望自己遭受到的所谓“不公平”会有有效的申诉渠道,且万一跟学校关系搞僵了,之后的就职升学,或许都不得顺畅。
会有人说,起码我能在学校把日语学好喽…想多了,就靠语言学校一天3个小时的课程、遇着一个负责任老师的随机性、学校教学进度的捉摸不定、动不动每月还硬塞你几个红日子…没有一点自律的人,必定会现实被啪啪打脸——不过所幸,我身边的“大龄”们,都是能够自觉在课外花上比课堂内更多更多的时间,去提升自己的日语能力的。这一点,或许是跟那些花着父母的钱到日本来“体验生活”的孩子们,最大差别的地方。

所以总体来说,我们“来”语言学校学日语,但是不能“靠”语言学校学日语。
语言学校本身很尴尬、很鸡肋、很无趣,但它是帮助我们普通人(不普通?走经营签呗)从一个世界,到达另一个世界的桥梁。
在新的世界里,或许会有机遇、喜悦、幸福、财富;也可能也会遭遇到挫折、不适、孤单、失望…前路好坏姑且不得而知,只有渡过这座“桥”,才能让自己触达。所以,对于“语言学校”,我依旧是感激的。
